concert, confetti, party-2527495.jpg

很遗憾,我也要搞朋友圈三天可见了

我朋友圈挺多同行,大家都是业务,我就挺搞不明白的,为啥大家都搞起朋友圈三天可见了?按照我对业务的理解,总觉得业务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才能更好地做工作。开放性意味着,你足够open到去向外界展示自己。做业务首先要做人,一个藏着掖着的人如何获取客户的信任呢?不光是要对接客户,你还有很多同行同事平时是需要交流的,你搞三天可见,对方对你又不了解,那聊啥啊?

就好比,你是一大小伙子,刚认识加了个单身,对她挺感兴趣的,回头想找些话题聊聊,结果点开朋友圈,哎呀,三天可见。美好的爱情很有可能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呀!

工作这些年,我也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去展现自己。除了刚毕业出来那一年比较敏感,一些不喜欢的人就不给对方可见,后面基本上就不管了。我寻思着,朋友圈展示的都是真实的自我,是我的一部分,那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呢?你爱看就大大方方地看呗。现在大家时间被挤压得这么厉害,还能有人花心思去看你小文章,去琢磨你这个人,不该有种荣幸之至的感觉么?让对方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不是更好地拉近距离么?

90后的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最多应该就是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了。如果真有心,把这些杂乱的内容研究一下的话,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的。年轻时候,谁心里不曾有过心思?单身的时候渴望出现那个人,然后跟随自己网络世界的脚印,去了解过去的那个自己。想想都让人心动。

我们在朋友圈说什么呢?其实无非就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这些东西,自拍啊、健身啊、旅行啊、读书啊之类的。我们美其名曰是分享生活,不曾想过这或许也是一种缺失的表现。生活中的苦闷和孤独,渴望从虚拟世界中寻求联结。这些我都经历过,知道是怎么回事。包括我一直写小作文,也是一样的,渴望认同感,渴望和世界发生联结。说NO的,那是没敢正视自己的内心。

有的朋友是怎么发朋友圈的呢?朋友聚会中,人们聊着聊着就没话讲了,Ta拿起手机,先把今天聚会拍的照修一下图,然后到网上搜索一下,有什么优美的句子可以用到,然后开始编辑朋友圈的文案,删了又改、改了又删,然后点击发送,继续加入交谈中,每隔几分钟就检查一下手机,看看有没有人点赞评论。有没有一种被支配的恐惧啊?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把尺子,什么话可以拿出来说、什么话是绝对不能说的。有人看到我之前的朋友圈,以为我生活得很好,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假象。那种还拿别人朋友圈去评定一个人生活状态的,心智可能还不是很成熟。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所以,没有经过包装的朋友圈不是朋友圈,不好的东西谁会摆出来给人看呢。即使你在职场受了委屈,那也只能自己消化。不管什么途径都好,你拿出来说事,总归有天被熟人看到的可能性,背后议论别人总是不妥当的。

我怀着对人的信任、对人的美好联想、对人最大的善意去经营我的朋友圈,不曾拿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他人,但我没有想过我的这套理论也可能是不恰当的。不是说越分享越幸运么?但我最近开始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你想啊,本来你是怀揣着一番好意做事情的,但是很有可能被别人误解和歪曲。这个事情,在我还是职场小白的时候就有体会到了。你说什么,他人都有他自己的解释,原意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小圈子里坚持写小文章,做输出,这让我形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老板看到了我的这个面,有时也会夸赞几句,我心里还是挺受用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无形中也暴露了自己,或许会成为同事的重点打压对象。当你在群体中,对其形成威胁时,你的地位就难保了。不是你想做好自己事情就行了,丛林中自有它的法则,锋芒太露容易伤到自己。以前大学老师就跟我说过,领导比较喜欢低调的人。我那时不以为意,只觉得,你不高调的话别人怎么会看得到你呢?

早些年,我也常在朋友圈晒吃晒喝,后面我发现生活是自己的,跟他人没啥关系。自己的这些小九九没啥营养,对他人没什么帮助,然后某天我就下决心只分享对他人有用的东西。但我现在开始意识到,这或许也是另一种炫耀。难道不是在炫耀你自以为是的“智识”么?“度”总是不大好把握的,我没办法定义什么是对他人有用、什么是没用的。有些我觉得受用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压根儿就不算什么;别人觉得很了不得的东西,在我看来也可能无足轻重。认知水平的差异、人和人之间的信息差导致对外界认识和看法的不一样,这是再正常不过了。我就琢磨啊,这么做对自己究竟有什么帮助、对他人有什么帮助呢?我塑造出的人设是不是有些就事论事、不近人情了?或许我的方向发生了错误?

很遗憾,我也要搞朋友圈三天可见了。不只是朋友圈,QQ空间也锁起来了。朋友圈是生活的分享,空间更多的是学习研究成果的脚步,都搞三天可见了。一个原因是我计划近期复出工作,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职场生活还不得而知,对此我是有自己的隐忧的。看到2017年刚来深圳那会儿,转行+换城市的那股子勇气,总觉得那时的自己真是太敢闯敢干了,今天经验多了、选择多了,反而有些束手束脚的。我是很想把成长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的,但是很多内容都不大方便分享出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中国人的这种习惯,真的比较容易导致封闭的思潮。没有开放、分享的文化氛围,怎么搞创新呢?妈呀,我感觉我又变得保守、封闭了。这究竟是咋回事?

工作了这些年,我一直是个方法派,凡事讲求办法,喜欢研究琢磨,我本以为是长了智慧的,或许我并没有真正接触到核心内容。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我想我还差得远呢!

默认图片
yilianwen
文章: 162

4 评论

  1. 文笔很好 我也想这么记录自己的生活

  2. 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社交软件既有展示的功能也有记录的功能,也正是由于每个人的认知差异可能会产生一些与你发出来的原意大相径庭的他人看法,这些是我们无法揣测和改变的,做自己就好了。我更加担心的问题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比如涉及一些家庭成员或者之类敏感的信息,所以也会选择三天可见,或者在发布的内容上会再三斟酌。另外可以加你的微信吗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