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of london, bank, london-4481399.jpg

我与英语的缘分

在回顾过去十年的文章和视频中,看到更多的是挫折带给我的成长。其实如果再往前追溯,英语学习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最近开的视频号是中英文版的双语视频,主要内容是围绕目前工作开展的。之前很少有机会在朋友圈炫英语,有的小伙伴不免觉得新鲜。今儿我们就拿英语这事儿来唠唠~

我大学的专业是小学教育英语方向,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是小学英语老师。我们不算是正儿八经的英语专业,所以不会有专四、专八,但我们有CET4, CET6。我的英语水平绝对不是那种顶尖的,但应该能够打败很多英语学习者了。高考时的英语成绩记不大清了,大概是在138~145分区间,大学的四六级也是一次性过的,那时还在一个地区性非英语专业的翻译大赛上拿到第一名。我无意给自己创造英语大神的人设,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段故事。

同学和朋友们都不大清楚我的英语实际水平,只知道每次我都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以前我还有过这样的疑惑,因为我在英语学习上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但是从没见过我的朋友或者同学向我请教过英语学习的方法。后面想想,确实有背后的原因。大学期间,我们宿舍是不同学科方向的学生混住的,平日里我也不大会在宿舍搞学习,基本上都是独自去操场或者自习室,很少有机会就此进行交流;第二个是,他们有些知道我英语好、有些不知道,但根本上来说,对英语学习真正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英语只不过是应付考试的工具,能过四级就很不错了,至于学好了有什么用,我们那时其实也没什么数。初高中阶段,我一直都是英语课代表,但大家平时也只知道专心搞学习,那种互相交流的时间还真不多。

英语学习确实给我带了了人生的改变机会。我们同学中,很多都是小村子里出来的青年,大家见识都不够广阔,根本无法想象外面的世界。大学毕业之前,我对未来是没有什么规划可言的,完全是随波逐流,走一步算一步。如果不是对英语的自信,我可能不敢跨出转行的那一步,也就没有今天的故事。英语给我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本来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很窄的,一般就是进学校当老师了。但如果你英语好,你是可以在教育领域走向国际化的。你看,我现在还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英语学习除了给我更多选择,它带给我更多的是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学生时代的我是那种典型的文艺青年,看看我以前的文章就知道了,动不动就伤春悲秋。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种,我以前的表达会比较混乱、啰嗦、没有逻辑,慢慢才形成了今天的风格。性格里也有一种直来直去的成分,多少都是受英语思维影响的。好玩的事情是,我最近发现我的中文表达可能没什么出彩的,但一翻译成英文,把它当成故事讲述出来,就很有意思了。

说起我和英语的缘分,那就很有宿命感了。当初刚上初一,老师就指派我做英语课代表,那时候才开始学习英语,自己水平也很差劲。班上男孩子多,总是吵吵闹闹的,我上台领读根本无法镇住他们。某次,我委屈巴巴地找到我们英语老师李燕,跟她说这课代表我做不了。李老师人特别好,听我讲清楚原委后,鼓励我接着继续干下去,还交待我先把自己英语提上去,这样才有说服力。这话我听进去了,从此特别刻苦学习。并且后来的学习阶段,一直都担任班上的英语课代表的角色,这对我学好英语起到关键作用。

之前的学习条件比较差,没有现代这么先进的电子设备。那时都是靠磁带,还有那种可以反复录音的磁带。老师自己录了音,做了拷贝件,让我们课后拿回家听。那时我苦于家里没有设备,终于有天有商家到学校推销复读机。好家伙,要99块钱,不过做工真的不错。我就苦苦哀求我爸,给我钱去订购这个复读机。那时我妈不在家,在外出打工。平日里一向抠门的我爸居然同意了,我就特别珍惜拿到的这个机子,反复练习。

初中阶段的学习,给我奠定了基础。那时我们每天下午五点多放学,我回家煮饭、吃饭、冲澡之后,距离晚自习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都会把英语书带回家,那段时间就在家里对着复读机跟读,一遍又一遍。不然,等会儿台上领读读得不顺溜那就让人笑话了。我初一的英语书都快被我翻烂了。刚开始不认识音标,看到英文字母也没啥概念,我就在边上写上谐音汉字,以此来帮助记忆。慢慢地,我的英文水平就提上去了。等到初二的时候,我还发明了自制错题集的办法去学习,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初二之后,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很稳定地排在前列。

初三时候开始有些骄傲情绪了,这是我在校阶段最为傲气的时候。那会儿教我们英语的是一位胖胖的中年男教师,我就有点讨厌,不大看得上那位老师,工作也不大配合。年纪小,心气高,后面我也不记得是怎么克服这种心理的了,总之,有过那么一段。除了初三这阶段有过短暂的骄傲心理,其他阶段的学习都很脚踏实地,且很刻苦。除了这位胖胖的老师,学习期间遇到的每一位英语老师,我都很喜欢。

高中时候开始图书资源丰富起来,我那时才开始住宿。高一高二学业还没那么紧张的时候,晚饭之后我偶尔会去图书馆一楼的期刊室,找些英语学习期刊来看。那里就看到了很多一线城市的孩子分享的学习办法,从中也吸取了很多有营养的东西。最难忘的是看到俞敏洪的一篇演讲,他说的一句话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他说,做人要像大树学习,以自己的身姿去吸引别人,人们远远就看到你,自然会向你走来;做小草的话,人们是看不到你的,踩到你是正常。一棵大树,生前可以给人们乘凉;死后可以做成家具、当燃料、造纸。生前死后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成长的方向。我以为我忘了这个说法,直到某天看俞敏洪老师的自传时,又想起了这段。

英语知识扎实,这给我后面的学习省了很多力气。基本上后面的新内容,靠自习都能解决大部分教学重点。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搞英语。最重要的是,我把英语学习上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去学习其他学科。成绩就是这样一步步提高并保持稳定的。从这个学习经验中,我也明白凡事找办法的重要性。在面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会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害怕困难就不做了。这对后面的生存竞争,起到关键作用。

我本身不是那种特别有天赋,学习能力特别强的那种人,但是在英语学科学习上建立了强精神链接。什么意思呢?那时的我,只要看一遍就能记住单词意思和发音。后面我接触到学习理论才知道,其实是之前的经验使得英语学习的正向反馈不断得到强化,因此每次学习时神经都处于一种超活跃的状态,自然就学得快了。课外在其他地方看到英文单词,就忍不住读一读,看看这个是什么意思。看电影遇到不懂的单词,就停下来查一查。大学有空的时候,我还找文章或音乐作品来做翻译练习。高中时候流行MP3,我总戴着听音乐,同学还以为我在听英语呢。

那时并不觉得辛苦,只觉得有意思。老师们的表扬和鼓励,也让我信心满满。有个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中获取成就感,这是多好的事情啊。这种感觉,随着毕业后铺天盖地的工作而被挤掉了。我现在的英语学习能力是退化了的,有些新单词看了好几遍都没记住。要是毕业出来之后,还能继续坚持学习就好了。真的非常可惜

默认图片
yilianwen
文章: 162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