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o, grand piano, musical instrument-349928.jpg

《拜厄》学习日记

说明:以下学习日记是从五月份跟老师开始以来,系统记录的学习情况。这是比较个人化的学习过程,不一定对每个人适用。最具参考价值的应该是我的学习方法、我思考方式和对新概念的获得。前期大脑还无法处理过多信息,没必要面面俱到。我认为,分期、分重点、有目的地练习,会事半功倍,这更符合学习规律。小白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大量地输入和输入才能习得一门新技能,这是不容易的事。加油~

该内容主要是每期视频文本的汇总,在视频里都能找到对应的文本。

2024.5.4

拜厄68、69条

这曲子前后花了十多天的时间。

看着很简单,但对初学者要求挺高的,双音的弹奏要求整齐、音响效果一致,这点就废了我很多时间,尤其是双指的连奏上特别难。网上看到有教程说双音连奏不可以先抬一个手指的方式去做下一个音的准备动作,因此这加剧了练习的困难,尤其是45指,僵硬得不行,抬不高、落下不干脆、无力。练了很多遍,才终于找到关键点:需要指关节发力,注意力放在指尖快速下键,这样出来的音就整齐有力多了

线上找了个老师做指点,她建议我:

加强手指练习;

推腕练习(左上、正上、右上,每组三遍,每天一练);

针对这条曲子,需要找到掌关节支撑的感觉,在下一个音的准备上(先抬一个手指是没问题的)贴键弹奏即可,说成年人在一开始要求高台指弹奏会比较困难。

2024.5.8

拜厄 G大调音阶

自评:感觉节奏有些飘,踩点有时不准;隐隐感觉手腕不大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有开始注意音乐表情,但还没形成惯性,容易忽略;弹均匀和整齐度上有见到效果

老师点评:

1.先贴键,把掌关节支撑的感觉练好后再加节拍器,手臂要确保放松状态

2.音阶横向性特征明显,可当做说一句话的感觉那样练,目前思维停留在横向性上(专注在弹好每个音,导致有点手腕晃动的感觉,又因为连贯性问题,听起来很别扭)。改进方向:手指发力方式还未成熟、支撑感、手腕带动,可加强刻意练习

3.结尾的顿音收尾要注意 谱面标记力度加强时 做轻+尖处理

感悟:老师提到的第二点对我很有启发性。我太关注是否弹对音这个点上了,忽略了音乐本身的语言性。把音乐比做语言学习,等于我现在还在牙牙学语阶段,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话不成话,听起来肯定生硬别扭。语言发音也讲究发力部位,这与手指发力是一个概念。语言习得是个长期的过程,音乐的学习同样不可一蹴而就。唯有摆正心态,多加练习才是道理

2024.5.13

拜厄70 71条

自评:这是68 、69条的巩固练习。双音连奏熟悉起来,就没有之前那么费时间。毛病一时半会儿还改不来,还是略显僵硬、不够连贯。最后倒数第二小节那里弹得不大对味的样子

老师点评:

节奏没问题

有看到推腕的动作,但还不够味

左手支撑感出来一些了、右手的支持感还不行,尤其是5指

后续可加强单指贴键的发力练习(加抬腕动作)

2024.5.20

拜厄72条

【自评】72条难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出现了大量的临时变音记号、跳音、表情符号,融合了双音练习和音阶。

– 在把乐句弹对音这个事情上就废了好些功夫;

– 已经有音乐表情处理的意识了,注意渐强渐弱,但是还不够自然;

– 双机位拍摄发现我的右手手掌有些向右翻,尤其是下45指时,后续需要刻意练习改正过来

– 还有好些地方细节处理不来的,大脑暂时没法应对太多,后面再返回来继续练

【老师点评】

1.跳音。找准发力点,贴键蹬的感觉、指尖

2.掌关节支撑。先要慢练、慢练、慢练。慢练时,检查每个手指的掌关节支撑是否到位(第二关节指骨突出为佳),再不断强化形成肌肉记忆。站好以后再学会走,然后才跑起来。慢练磨人,虽然不好听,但是可以把支撑练好,这是弹好琴的基础。现在声音不够透亮,除了电钢本身的特性,也有掌关节没做好支撑、发力方式不当的原因

3.现在的曲子不见得有多有深度,也不见得有多好听,所以你要思考你到底要利用这首曲子练啥呢?你现在缺啥呢?即练琴要有目的性、刻意练习可提高练习效率

2024.5.25

拜厄73条

【自评】拜厄73条属于民歌。据说拜厄里,标有“民歌”字样的练习曲都比较难。我心想,还能难到哪儿去,这周我要练它个两首。早早开练的我最终差点被neng死,遭遇录视频史以来最惨烈的重复又重复。伴随着不断的卡顿、弹错,磕磕绊绊才录出差强人意的视频来

近来练琴颇不顺畅,尤其表现在手跟不上脑子、练着练着容易走神。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熟练度达不到、难度骤增、状态等等

本条速度80,难度之大没法分注意力给唱谱上。意识到左右手的层次要求,但一时达不上。疑惑的点是:这种没有标明的谱子,真的是连奏也行、断奏也行么?(我断奏练得少)

【老师点评】

*巴赫是纵向思维的,拜厄里面它都基本是横向思维,也就是旋律思维。右手用连奏没问题。

*进步的地方:右手乐句停顿处手腕的落提处理,自然多了

*唱谱。可以在练右手时唱,录视频时顾不上也没事,心里唱即可

*同音反复部分。打直球(单纯的手指抬落)会比较僵硬,借助手腕带一下(小幅度的落提)音色变化会更好听

【交流】这个练习曲出现了左右的同音反复,左右手都用到了1245指。没标注指法的情况下,我都是单用某个指直落键盘,声音是比较僵硬的。大拇指的问题是,习惯性伸直了砸下去,谈不上掌关节支撑,且弹奏时常常将大拇指悬浮键盘区外。45作为弱指,下键时支撑感还很弱,且容易导致握鸡蛋的手型变形

【老师反馈】大拇指悬浮在键盘区外,其实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是可以被允许的。没有非常规定说手就非得不能离开这个键盘。如我们弹到五指时,大拇指会自然地离开琴键,属于正常的现象,手指的本身构造使然。

2024.6.3

拜厄74条

自评:

三连音的节奏练习要均匀稳定、注意乐句的呼吸和表情处理

演奏速度60,平时练50. 平日里的慢速练习会非常容易飘,忽快忽慢的

我的疑惑:

1.三连音要求的均匀是音效效果和时值都均匀的意思么?它要不要遵守三拍子“强弱弱”的要求?

2.乐句呼吸问题,有位很有范的老师提出,连音线不一定是一个句子(就像我们语文里的逗号和句号那样),在呼吸抬手腕上应该要根据一句话表达来处理。比如乐谱的前四个小节,虽然有四个连音线,但它们其实构成了一个乐句。抬手腕动作可以放在第四乐句后。我有点不知怎么处理了

3.层次对比处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子的对不对?主旋律在哪个部位,就突出哪个手的音。在一张乐谱里,主旋律的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有时在高音,有时又跑到低音。我理解的没错吧?

老师解答:

精准地掌握三连会有一定难度,慢慢来;音两声部都比较清晰,做得很好;能够思考这些问题,说明你很细致,这是好品质。带着脑子去学习,是好习惯。但要小心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按4拍子做左手的强弱处理,当然在弹奏时也不用做得太刻意,不然会突兀,听起来不流畅,比如小节线后第一个音稍微的给一些拍点。单独练的时候可以做刻意的“强、弱、次强、弱”这样的处理,在整曲弹奏按照这个要求走可能会比较为难自己,毕竟要顾及的东西很多,操作下来流畅度会受影响。

2.理解没问题。连线的结束只是要求你不再连奏,正常松开手指就行,乐曲呼吸并不一定总是要高台手腕,后面速度上来之后就来不及了。

3.是的,主旋律出现在哪里就突出哪个声部。这个曲子存在多个位置变化,要注意下

拓展知识:1.三连音和三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节奏范畴,后者是节拍。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变化,通常表现为音阶、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节拍是指相同时值的强拍和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具体表现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和强弱拍的变化规律。简而言之,节奏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关系,而节拍是音乐中强拍和弱拍的有规律的循环出现。节奏和节拍在音乐中是同时并存的,它们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支柱。

2.三连音的强弱关系分情况而定。一般在巴洛克、古典作品中,三个音的强弱是一样的。而在有些浪漫以及以后的作品中,会根据谱面记号来强调重音,可能会有渐强或减弱的标记。在现代作品中,可能会在谱面上标记三连音中的重音,可能是第一个,或者是第三个。所以,三连音的强弱关系主要取决于作品的时代和谱面标记。

2024.6.10

拜厄75条

自评:

D大调练习曲,突出左右手的呼应和衔接,一问一答的感觉;注意乐句的呼吸和表情处理;音阶练习

速度70

我的问题:

左手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大拇指穿指容易出现哑音、弱音。有主动转腕和抬高一些手掌抬,又容易太强,很突兀。弹不好

第二个就是左手下行出来的声音闷闷的,不清脆、要么不连贯,要么声音黏连在一起,就是不好听

老师点评:

也许还是触键不扎实的原因,找到手指像吸盘一样贴在键盘表面的感觉,再利用手腕的带动,感受发力重心的变化,多练习。可以将乐句拆分,分组的方式练习再串联起来

手腕运用有进步。右手5指的触键位置不大对,三关节支撑起来才好发力

反思:

我对左手的这个问题很在意,又另外找了些视频来学习,归纳出原因。

1)声音很闷。大概率大拇指穿指后的触键方式不对造成的,用的是大半根拇指搭上去的方式,且掌关节又不高的情况下,大拇指很难发力,声音就很闷。只能猛砸下去,于是出现第二个极端,那就是重音。应该要稍微立一下手指,抬高些手腕,大拇指穿指落键的接触点在指甲盖右侧边,下键时不是整根拇指砸下去,还是要有指关节的发力才行

2)不连贯。大拇指在穿指时没有做好准备动作,以及穿完指后立刻复原手位,而我的四五指反应像傻子似的慢吞吞

除了触键原因,手指也不够灵活,多练习才是硬道理

3)对音阶的错误认识。之前以为音阶很容易,毕竟每个音的位置都是确定的,不用担心弹错因,现在才意识到要把音阶弹得好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024.6.15

拜厄76条

速度80。技术复习点为:音阶、双音、乐句呼吸、音乐表情

自评:

1)自我感觉音乐强弱的表现上进步了,能明显听出强弱的区别。但渐强、强弱的模进还有些生硬,不够丝滑

2)双音用的是断奏的方式,手腕向前推的动作有注意到了。不知还有要改进的不?

3)第一行的三四小节,右手的休止符处理不干净

4)速度方面的进步。前面练习速度6、70,熟练后用80,后期能练到98的速度

疑问:拜厄大概还有33首才学完,后面的重难点主要是倚音的练习、各种节奏音型的混合练习,再加上半音的练习

目前除了拜厄外,我每天都有十分钟给到哈农指法。我在想是不是要加入车尔尼599的练习?还是再等等?想听听老师的建议

老师点评&答疑:

整体上没什么大问题,注意下细节就好。比如说在推手腕的时候,指尖不要滑动到上面,手腕有向上向前推就行

强弱对比有明显的进步,比之前进步很大,乐句结尾的处理很好,就是还有点不大敢推

左手推手腕的处理是可以的,要注意支撑、稍微控制下幅度和音色,晃动带来的音有些虚,就不大扎实、饱满

速度还不着急加速,还是以慢练为主、熟悉的前提下,想挑战的话可适当加一下

车尔尼可以开始练了。建议从第二条开始精炼,前面那几条可当做视奏去练习

哈农练习要慢练、慢练、慢练,扎扎实实的

反思:

目前基础部分自以为有两点要额外注意的。一是手指触键不扎实,容易打滑,那种牢牢吸住键盘的感觉就出不来;二是掌关节的支撑有点似是而非,不确定做的到不到位

2024.6.24

拜厄77条

速度 80。技术复习点:音阶、琶音、临时变音记号、音乐表情

自评:

1)先说练习方法。一首曲子基本上练六七天,前两天用来开谱,先大概弹顺;后面几天,按照重难句、音乐表情、顺畅度、速度分阶段来练习

2)关于开谱。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一开始我会找至少三四位不同老师的视频讲解和示范,记录要点、难点,模仿优秀老师的乐句处理。只是我现在对细节的敏感度还不高,只听得出明显变化的地方

3)本周get到了“重心转移”这个概念,其实就是老师说的“动手腕”,在刻意练习中

4)和上周一样,还是觉得我的下行音阶弹得呆滞、不好听。如第二行的第五、六小节

我的困惑:

曲子难度不大,练着练着好像每一遍都差不多,耳朵听着嗡嗡的,就是不好听,有时不知道该怎么改进了

老师点评:

整体没有太大问题。跟一两个月前相比,进步是很明显的了。

左手手腕再起来一点(指尖往里抓,手腕往右上方带,划小圈)、有弹性一点。指尖要稍微紧绷,松松垮垮的不好控制力度和强弱,下键出来的音色也不够集中。音阶要弹得好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手指灵活度、电钢的音色、触键等都会有影响。不着急,慢慢来。音阶目前就先把强弱做好来,上行就渐强、下行就渐弱这样练。可以加个琶音(分解和弦)的练习

改进的话可以朝乐句的歌唱性方向努力,向乐句思维转变。目前一字一字蹦出来的感觉还是很明显的

拓展:1)音阶的渐强渐弱怎么弹出来。平日练习触键,可用多种不同力度进行练习,耳朵注意辨别力度和音色的关系。对高级阶段的练习者来说,肯定是层次越丰富越好。初级阶段的新手,渐强和渐弱可以延迟一点出来,这样效果更明显。比如,弹奏C大调,上行的时候,可以从7(si)1(do)再明显地加重力道,那这个渐强就会非常明显;下行的时候,从2(re)1(do)开始做减弱,效果也会很明显。

2)乐句的歌唱性。还是拿学习说话做例子。成年人交流说话时,他是有语气和语调的,这跟音乐表情的作用差不多。一句话是有起伏、有重点的。比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要你去朗读这个句子,你就知道哪里要重读、哪里要弱读,哪里读得快些,哪里又慢些。错落有致才好听,这和乐句处理差不多的。当然这是一个努力方向,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入门阶段的基本功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起来,这是不现实的

2024.7.2

拜厄78条

速度80 技术难点:双音、左手同时弹奏两个声部、音乐表情

自评:

1)新的尝试。get到了电钢的内录办法,视频声音质量大大提高;同时改变了触键力度,调到最重级别,声音强弱更好表现,也更大胆下键。

2)新的办法。在渐强渐弱的练习上,提前用红蓝笔标志出来,作为最高(最低)点,弹奏的时候更好表现出来。这次的渐弱渐强感觉就比之前的完成质量更好

3)新的感悟。我之前在弹奏的时候,左右手的力度、出来的音响效果有点趋同,就感觉左右手在各说各话,呱呱呱,谁也不听谁的。要强调右手(有时是左手)的主旋律,还没形成习惯,要不断强化。不光如此,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拍点要出来。耳朵要刻意去练习。电钢可以录音,可以经常录来听听方便改进

4)需要改进的。第三行的双音部分是个难点。前面一直关注的是如何把双音弹得整齐,这里应该重点放在把双音构成的句子弹得好听。要求你要有弹性、要注意重心转移、滚手腕,这里还有个左右手的呼应问题。但这些做得都还不是很好。弹到这部分就容易紧张,个把音还抢拍、不饱满。可能还是不够熟练。双音还需加强练习

5)下个月重点——改进肢体动作。我的坐姿有明显的驼背、前倾,不自然的多余(做作)动作。近来练习时右手大臂和肩颈有酸胀感,也许与不正确的发力方式有关。下个月我将利用《钢琴演奏者的身体使用手册》来进行学习和改进,以免错误的习惯对身体造成损伤

老师点评:

电钢内录质量确实好多了;声部做得比较明显,尤其是最后一行那里

红蓝笔的做法很聪明,效果也好

双音可以单独拿出来练,每天练个几分钟,没有琴在硬物表面也可,一个月后再看就很不一样。第三行的双音如果用连奏的方式,可能会好听些

肢体方面,可能是有些驼背,有时会往前伸脖子,不大自然。其他的自己要多体会、多摸索,关键是肌肉放松

延伸拓展:钢琴谱里出现的双音,用连奏还是断奏?

乐谱中的标记和音乐风格是决定连奏还是断奏的主要因素。也可以结合乐谱上的指示和音乐的整体表达来做选择。

-风格和表达

在古典时期的乐曲中,连奏和断奏的处理通常较为明确。例如,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常常需要清晰的断奏,而贝多芬的作品可能更多地使用连奏。

浪漫主义时期的乐曲,如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可能更注重连贯的旋律线条,倾向于连奏。

-音乐语句和呼吸

如果双音是一个乐句的一部分,并且乐句需要连贯,那么通常会使用连奏。

如果双音是乐句的结尾,或是需要强调某个节奏时,可能会使用断奏。

2024.7.10

拜厄79条

速度86、重难点:复调合手、跳音弹满、延长符号、双音

自评:

这一首,简直是叫苦连天。太难了!

1)合手难。左右手旋律有点复调的感觉,加上弱起、附点音符、左右手弹奏方式的不同要求等,合手特别难

2)理解难。看了好几遍不同老师的讲授,还是不大确定自己对音乐的断句处理是否正确;此外,这首曲子是没带音乐表情的,也不懂曲子本身想表达啥意思

3)表现难。理解难,再加上技术和能力没跟上,想弹出变化也没方向,大部分都是干巴巴的、不确定的。速度后面慢慢加到86,才流畅些的

我的进步:双音比上周感觉不一样了,更加自然、有弹性

我的困惑:延长记号,说是可以根据演奏者的理解适当延长一定时值。我有疑问的是,如果我延长了半拍或者一拍,那节拍器就乱了,这怎么搞?要是与他人合奏,遇到这种延长记号,怎样才能不乱套?(本视频没做延长处理,根据节拍器走的)

老师点评:

1)跳音+保持音,那里注意要弹满时值,跳而不连

2)延长记号。打节拍器的话可以不做延长处理,不打节拍器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半拍或一拍的延长就行

3)双音是有进步的,手腕放松、呼吸感有出来,整体完成质量还是蛮高的

拓展延伸:

延长记号(Fermata)确实可以根据演奏者的理解适当延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这在独奏中相对自由,但在与他人合奏时,确实需要更加注意节奏的一致性。以下是一些处理延长记号的方法,尤其是在合奏中的应用:

1. 独奏情况

– 节拍器使用:在独奏练习中使用节拍器时,可以在延长记号处暂停节拍器,然后在准备继续时重新启动节拍器。这样可以保持总体节奏的一致性。

2. 合奏情况

– 指挥协调:在有指挥的合奏中,通常由指挥来决定延长记号的时长。指挥会通过手势或身体语言来指示延长的结束,所有演奏者都根据指挥的提示继续演奏。

– 排练协调:在没有指挥的小型合奏中,延长记号的时长需要在排练中进行协调。演奏者可以在排练时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例如在延长记号结束时大家交换眼神或某个固定的动作作为提示。

– 定时延长:提前在排练中确定延长记号的具体时长(例如半拍、一拍或两拍),所有演奏者在演奏时都遵循这个固定的时长。这样即使没有指挥,演奏者也能保持一致。

3. 节拍器和合奏的结合

– 在合奏排练中,可以使用带有延长记号处理功能的节拍器。这种节拍器可以在预设的位置暂停,然后根据预设时间继续。这样可以帮助所有演奏者在排练时掌握延长记号的准确时长。

2024.7.17

拜厄80条

速度98。新技术:倚音、大交叉。复习点:顿音和跳音、音乐表情

注意,右手音型手腕划半圈、左手伴奏用断奏方式(落、提、提)更容易出圆舞曲的轻快感

自评:

1)本周达成成就——用曲目要求的最低速度(98)完成。速度上来了果然更流畅,但右手旋律会有些飘、不扎实。速度在90左右,那种牢牢吸住键盘的感觉就找到了

2)倚音和大交叉,自我感觉良好,做起来没觉得很难

3)左手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用连奏的方式练的,录视频才临时改成断奏,发现会更好听。临时改变,加上速度,其他技术细节可能处理地不到位。比如,右手手腕划圈、顿跳音、音乐表情等

老师点评:

1)整体完成度可以,旋律性也出来了。倚音和大交叉完成地不错

2)右手音型的弱起要注意和正拍区别开来,这里右手的第一个音有些强了(同感,练的时候隐隐觉得不对)

3)触键方式上改进方向,可试下微勾指尖,用“内扣”的方式,音色会更有颗粒感(get,下次一定)

4)不用着急提速,当前阶段还是放在打好基础上

5)上行旋律的处理中,要把强弱变化做出来,还是要多听多练,耳朵也要参与进来

6)顿音处理可以更利落干脆

补充:

1)细看才发现第二行的倚音大交叉部分,左手的和弦是有变化的。弹错了不自知

2)自评提及的断奏和连奏之说可能不大准确,应该说原来练习的时候,左手的落提提做得不够明显,所以声音出来闷闷的,没有轻快感。抬高手腕后轻快感才好些

2024.7.24

拜厄81条

速度98。技术复习点:轮指、大跳、音乐表情

注意:ABA结构的圆舞曲,要求轻快、优美的弹奏;本首练习曲跟前面的80条一样,右手注意手腕划圈、左手落提提

自评:

1)关于速度的辩白。本想以88的速度交作业,但出来的效果实在太难听了,不忍直视。而且现在,速度80来练习时很容易弹错卡顿,速度上去了才好集中,不出错。放心,我一开始都是慢练的,录视频为了好听才把速度提上来

2)轮指是本曲的练习重难点,我做得不是很好。轮指要求手指灵活、手腕放松、清晰均匀地弹奏出来。我只做到了手腕放松。

A段落最后是第一个轮指出现的地方,这里还要做渐强的处理,左手那个三音和弦要弱,不然就主次不分了,目前是明显没做到的。

B段落里则出现了三次轮指,也是要渐弱渐强的;而且是弱起,重拍在左手,第一拍的“达达”是有呼应感的,这里没能做出来

3)关于微勾指尖的建议。练习时有刻意去做,发现我可能还是做不来。我的指尖太尖了,不是肉垫手,勾指尖的话与琴键的接触面会非常小,滑键经常发生,不好控制;练习哈农时,我这样子做久了手指头痛痛的,手部感觉到了紧张

老师点评:

1)什么样的速度才适合自己?在这样的速度下,你可以自信地弹奏,且能够把谱面要求处理,把控好重难点,流畅,说明这个速度是适合你当下水平。一味求快,或一味求慢都是不合理的

2)轮指不容易。视频里的你手腕有放松,音也还是清晰的;就是注意手腕处不要晃动,稳住。渐强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有意识地去练就行

轮指要弹得均匀,指尖在同一水平线上做好准备,并且控制下键速度。大拇指比较短,可以先不按照谱面的123指法做,用234指可能你做出来的效果更好。但平时的练习是不能少的,日常练习可加个两三分钟的轮指练习,先慢后快。

3)微勾指尖,主要是要把力量集中要一个点上(我想估计是我的手掌偷懒,有点塌,没撑起来。目前的手位是比较舒服的,握蛋手的话大臂有紧张感)

补充说明:左手的处理,是有做落提提的断奏方式,不过我这次做得不明显,看着像贴键了。落提提动作大一点,出来的声音会更轻巧。我试过的,但是在轮指那里还用落提提的话,相当于左右手都要跳动,目前的我不大能做到,出来的声音就不和谐,不大好听。所以这个曲子,我后面基本是:轮指部分的左手,比较倾向于连奏;其他部分用的是断奏(可能不大明显)

2024.7.31

拜厄82条

速度98。技术复习点:跳音、连奏和断奏、音阶和音型、音乐表情等基础要点

E大调音阶元素的圆舞曲,要注意乐句的呼吸;头尾两段与中间段音乐形象的区别,歌唱地—>活泼地

(79、90、81这三首练习曲都有圆舞曲的共性,不再多说)

自评:

1)从这条开始,能感觉到自己在音阶方面上的流畅性提高了,听着舒服很多

2)在开谱时,能感到手脑较从前更为协调,没有一句话卡很久

3)脑子的确是能关注到更多细节了,比如技术要点、音乐形象等要求,也不能说差,听起来还可以,但还要继续打磨的。

想要做到像常桦老师那样的游刃有余、抑扬顿挫的那种感觉。可能设备啊、触键啊、手指和手臂发力等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积累还不够。等把拜厄啃完,再接着啃599吧

强弱变化上,我能够明显地唱出来,但是弹奏的时候就做不大出来了。流畅度上来了,但是没有变化,很平,那还是不好听的

老师点评:

第一段可以分层次推进做强弱处理。第一个乐句的结尾音和第二句开头音一样的时候,力度和音响效果上可以做一样,衔接会更加自然

第二段注意问答式的特点,俏皮感和趣味性更容易出来

第三段的两个长音阶句子,两个乐句的力度拉开一些,强弱上的变化会明显、更有层次

左手的手腕随着走向稍微推动;触键方面,右手毛毛虫扒住键盘那种感觉

(PS,是的,一二段的结尾我觉得处理得不大行,有留意到,特别加练了,但是效果不大理想~)

想法:经过老师的点拨,我意识到是时候加点谱面分析进来了,目前的我对这个只有朦胧的意识,还没有什么头绪。得探索一下

2024.8.6

拜厄83条

速度84。练习重点:音阶的双手交替练习。难点:把音阶弹匀、弹整齐、速度提上去

注意:要有连绵的、歌唱的感觉;左右手衔接呼应

自评:

1)上个月的练习曲里含有大量的音阶元素的音型,日常练习也有练音阶,差点以为音阶过关了。谁知句子加长以后,卡顿感还是在那里,只不过被速度给掩盖了

2)速度放慢下来暴露出的问题也是音阶的重难点——把音阶弹匀、弹整齐,然后再提速度。

3)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耳朵没参与进来,对手指的控制还不到位。前段弹得还是匀的,到了中段注意力就有些散了,音就不匀,忽强忽弱的、或者说拍点不稳。

4)我有注意手腕的旋转、还有贴键弹奏,微勾指尖也有在刻意练习。也许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弹好音阶

老师点评:

1)在弹音阶的时候还是有些颠手腕。手腕竖向要相对稳定,需要刻意干预;横向主动转腕。(可能我发力的位置还是没对,让手腕来帮忙了)

2)要注意支撑,注意大拇指的触键位置,软趴趴地扒拉着。这不是手指跑动的准备动作,不便于后续的加速

3)中段那里有个大跨,这种情况脑子、眼睛要提前做好准备,跨过去之后快速恢复手型。先慢练,才能把整套动作做丝滑,不可着急加速

感想:基本功不扎实,后面走不远。老师以前提到的一些点,我可能一下子get不到要义,也没法马上改过来。还是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提醒才行(拜托啦~)认知不够的情况下,老师的某些提点容易被忽略。很多都是后面有了积累,才知晓背后的原因

拓展延伸:音阶弹不齐、不均匀、速度提不上去、准确率不高,怎么办?

1.手腕旋转(卡顿)2.贴键弹奏,覆盖将要弹的音,即做好准备(准确率和速度)3.大指稍立起来增加长度、控制力度 4.指尖发力、勾键盘(提速提不起来)

2024.8.13

拜厄84条

速度98。练习主题:三度双音的双手交替练习

要求:

1)双音的连贯、整齐,手臂注意放松

2)可以突出主旋律。根据声音的起伏做强弱,尽管谱面啥表情符号也没有

3)左右手的交替衔接

自评:

这首曲子开谱很easy,日常练习倍感痛苦。双音的基础要求是整齐,光是达到这点就颇费心思。如果单是整齐倒也好办,再加上连贯的要求,就非常考验人。练久了,一般是小臂胳膊肘那里的筋会疼,或者是手指的第三关节酸痛。我是后者。

别看视频里很放松的样子,其实我的手指很僵硬、紧张。一分神,音就不齐。速度为啥提到98去?这个曲子越慢越难练,越慢手指酸胀感越明显

不管怎样,肯定是比五月初练习68、69条(双音)的时候有进步的,但是当双音大量地出现时,才知道前路漫漫。

老师点评:

1)整齐是有做到了的,连贯上确实有些僵硬。因你过度强调每个音的准确性了。弹奏时,手腕的带动很重要(顺着音符走向,手腕划小圈,跟单音连奏的重量转移是一样的)

2)换气时手不用抬那么高,提手腕的幅度不用那么大,容易出错。左右呼应做好就行

3)结尾处可加一个上推的结束动作

日常练习可加多一个双音。手指酸胀可能还是因为练得少,后面多练习适应就好了

2024.8.22

拜厄 85条

速度84。一条要素齐备的、简短的民歌。谱面并没有音乐表情,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乾坤。要你复习三拍子、连奏和断奏、三连音、换气等基础知识

自评:

1)关于节奏。三拍子的节奏倒没觉得有什么,就是有两句话的尾巴,八分音符总搞错成四分音符,后面改了好久。看来开谱的时候要认真唱谱,唱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2)连奏和断奏并没能按照谱面的要求来,尤其是左手。它是有变化、有要求的。可能是怕出错,我的左手做断奏时也像贴键似的

3)句法处理。新get到的概念。乐句中,句法处理可以让句头和句尾轻些,句中打开、重一些,左手的伴奏比右手要轻,抑扬顿挫、左右手有对比的感觉更好听。我练习到后面,就只会一味地重复,不弹错音、找准拍子。脑子虽有乐句处理的意识,耳朵却不大能听出来,手也不受控制。句法处理差远了

PS:新琴到家,录的第一条曲子。手机直录的,声音还不是很好听,还在适应中

老师点评:

1)大拇指的音很重,要注意控制好力度。贴键多练几遍

2)右手三连音后面那里的小指挂指了,要立起来,有向上提拉的动作

反思:

1)大拇指力度这块确实是换琴了没适应,不大懂控制力度,练习的时候有感觉到

2)小指的力量和支撑还不行,挂住了,后续要加强小指的练习

2024.8.30

拜厄 86条

速度50。综合了目前所学的所有节奏型,并新增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把握是个难点,要数对拍子;注意手型,十六分音符的时候积极跑动;指尖发力,手掌与手腕不可用力。

自评:

1)节奏上还需要后续加强练习。尤其在一对二和一对三的转换中,还不大稳定。

2)感觉在支撑上和从前相比有进步,可以看到第三关节是鼓起来的

3)注意本练习没有按照谱面标注的音区练习(小八度);后面结尾也没有用断奏的方式处理

老师点评:

1)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之间的衔接还不大匀称,可以单独拿出来练

2)重点讲下发力和触键。视频里的你有高抬指,这种方式对快速跑动不大友好。练习时要注意贴键+重量转移,指尖咬住琴键。注意慢练和加速时的区别:慢练时,第三关节(从指尖末端往上数)要撑好、往下cuo;跑动时,力量撤到第二关节,手腕保持平稳,轻带手腕。你的手腕看起来蛮稳的,但发力还是有点不对,掌关节发力,不是手腕帮忙(手腕下压)。平时练习还是要以贴键为主

3)练习时跟着节拍器,用自己的方式数好拍子,不要贪快

2024.9.6

拜厄 88条

速度63。通过附点节奏的练习帮助提速,注意附点要弹准确,不能太短,一下子溜过去;第二个重点是十六分音符的长音阶,要均匀流畅,注意身体重心的转移,大臂的带动。

自评:

1)这首曲子的左手伴奏类型,前面有出现过。虽是十六分音符的附点,节奏上倒也没感觉到很难。

2)前面开谱基本上用54的速度做慢速练习。音高、节奏没有问题之后,再针对地打磨音乐表情。前面我发现自己弹出来的音响效果平平的,缺乏变化。后来找了位老师的视频做参考,发现该老师处理右手的附点节奏时,前面的主音弹得很响亮、后面的附点弹得很弱,强弱对比出来的效果很好听。我后面才对着改了一下,加了点速度,果然好听很多。

3)这个打磨阶段是我目前比较苦恼的。慢练时, 有注意到老师说的贴键啦内勾指尖啦手腕带动这些细节,速度一上去,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动作也变形。打磨提速的时候,耳朵和手配合不好。耳朵听出来 手做不到;或者手有做了 耳朵却听不出来。打磨成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不大能听出变化,也不能确定修正的方向,有些盲目。

老师点评:

1)第一行最后那里。最高点在小拇指上,所以这个小拇指要撑住、音要是扎实的get

2)音阶那里。慢练的时候贴键+三关节发力两个关键点,先把音弹扎实;跑动的时候力再撤到二关节

3)这回的左手伴奏进步很大。明显听出左手有控制音量,右手主旋律是突出的

4)抬手腕和换气略不自然。(我练习的时候也感觉到了。他不自然的原因,我想应该是还有点小心翼翼的状态去下键、不大自信)

5)穿指后注意大拇指的支撑,不要压腕。(之前老师有提过注意大拇指的重量,我这次练习的时候注意到重量了,但是穿指压腕成了习惯性动作、没注意。得改)

关于你的困惑。也许需要经过更多实践的积累和沉淀,当前阶段的话不必太过纠结这些问题,可先放一放。慢练还是要重点放在把音弹扎实上,再提点速,做音乐表情

反思:

关于把音弹扎实。这点我很有体会,其实前面慢练时,我是有注意到用三关节发力去把音弹扎实的。速度上来之后,我就发现下键下得很虚,不敢用力,是怕弹错,还是怕控制不好,我也说不清。甚至连呼吸都影响了。吊着半口气下键的感觉,影响到我发力了

左手的第一个音其实很重,不知道是没调音的原因还是怎样。我有刻意控制力度,不然出来的效果很嗡,听起来旋律就不干净

2024.9.14

拜厄89条

速度58. ABA结构,C大调转G大调,感受不同调性的色彩变化;小附点中休十六是个难点;右手的重拍落在5指,要注意撑好

自评:

1)右手有个小附点中休十六,要搭配左手的二八型三拍子,卡了我很久。要么左手节奏没踩准拍点,要么右手的前休慢了或是抢拍了。还是不大顺畅

2)练习时,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节奏和音高准确上了,无余力去顾及音色控制

3)练习时感觉手腕还蛮放松的,一录视频就感觉紧张

(终于调音了!听起来舒服很多~老师帮我看下我那个小附点前休弹对了没有?右手小拇指撑好了没有?)

老师点评:

1)曲子完整性OK的,节奏也对了的

2)支撑做得还不行

3)左手的伴奏要比右手主旋律低,油水分离的感觉,把层次做出来

4)右手小连线的手腕带动,可顺着音符走向带动

2024.9.19

拜厄90条

速度112. 一首昂扬的猎歌。ABA结构,A段双音模拟打猎圆号、B段同音反复模拟马蹄声。同音反复是练习重点。双音的同音反复,要注意手腕的控制,不乱晃,横向上要注意连贯,突出乐句感,这就要求注意呼吸,A段的分句要弄清楚了。B段的同音反复,可突出左手的旋律,左手要弹得扎实、到位,注意两句话的对比和推进

自评:

1)这条我感觉自己在手腕运用上有进步。明显没有那么僵硬了,有弹性了,乐句感出来了些

2)可能是这首曲子的节奏和旋律都不太难,我练习时能够关注到更多的处理要求,呼吸、跳音、渐弱、重音等符号都有做出来

3)在经过前面的十六分音符练习后,速度不知不觉间也提上来了一些,今天112的速度并没有感到吃力

4)B段有注意突出左手,但一直做不好,练到后面录了视频一看,左手的推腕没有做,加上以后左手旋律好很多。就是B段的这两句话的层次推进做得不明显

5)自我感觉还蛮好的。这周的练习方法上也有改进:慢练+分解+明确练习目标+打磨

老师点评:

1)A段开头右手的那个跳音可以用贴键的方式,你这有点像砸琴,不好控制音色

2)A段尾巴左手的音可以轻一点,轻轻往回勾一下

2)B段的单音反复。手腕保持平稳,利用手指往里挠勾,不要有多余的动作【这个老师讲过2次了,我还没能注意到并改正过来,反思下】

4)结束动作可以设计一下

补充:

双音的同音反复是模拟号角声的,要有力度、激昂的感觉。为此,我右手可以说是使很大劲了。好的一点就是,我更敢下键了,之前都是小心翼翼地弹;不好的点就是,可能是发力方式、触键还不到家,重音像是砸出来的,弄得右手无名指有点痛痛

老师也说我这首曲子弹得蛮好,有进步。开心~~

2024.9.26

拜厄91条

速度50,ABA结构,主要练习的是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跑动,要求均匀、流畅。右手音型要注意手腕的运用,大拇指撑住,不要落键太重,控制好音量,小指则要站稳

1)练习时听着还可以,速度本想以48录,感觉比较优美。一录视频,加了节拍器,就控制不好音色,只能加点速度掩盖住

2)这周重点练习了贴键的触键方式。说这种方式弹音阶会更灵动,也更好控制力度。确实是感觉到音色有改善的,左手的伴奏也比较好控制,层次感觉更容易出来。一录视频,就还是用惯性去弹奏了…

3)有两个地方弹得不是很好(如谱图里红色线条所示)。全曲最强那个小节,左手的音很生硬,右手也不协调。最后两小节,作为结尾,音阶跑得不够流畅,强度也上不去

4)感觉曲子变化和层次还是老样子,没啥进步

老师点评:

1.右手的音型。要注意高低点的表现,但你右手的声音有些发闷了。比如第一小节的67123,这个3要凸显出来才行

2.左右手一样响的问题怎么解决?

法一,先用耳朵重点放在右手,左手可先忽略,前面弹虚了、弱了、漏了都没关系,等到右手形成肌肉记忆,再把左手按照规范补上来

法二,可先重点练习右手,左手就先弹伴奏的低声部,其他音先不管。同样,待右手OK后,再逐步加左手

3.B段那里是一个换调。A小调转C大调,声音要更明亮。你这里明显触键发虚,没到底。右手还是要慢练、用贴键的方式、想象有块海绵,你要用力往下cuo到底的感觉就对了

4.乐曲层次不突出问题怎么解决?

ABA结构的层次可以这么做。A段作为呈现,可以是薄薄的、淡淡地陈述;B段往往是对比、转折,总是比A段不一样,可以更浓些;最后的A段是再现,或者说重复,回到原来的主旋律。然后乐曲结束。

先理解结构,然后再通过技术实现想要的效果

2024.10.5

痛苦的拜厄92条(第一次提交时间,10月5日)

速度73。谱面看着简单,但是有几个难点:一是两手弹奏四个声部、二是左右手旋律的转换、三是很多大跳、四是左右手不同的小连线要求

自评:

1)每个问题的攻克都花了我很多时间。这首小曲花费的练习时长比平时要多三分之二,而且效果还一言难尽。练习节奏被打乱了,心里也着急,有点抓狂

2)光是弹准音高和节奏就费了很多精力,没法关注太多在音色处理上,又一个音一个音蹦出来了

3)大脑需要那么多时间才能建立起肌肉记忆,说明积累还是太少。

4)新发现:某节拍器有人声喊拍的功能,用人声喊拍比机械音更容易踩准节奏

老师点评:

这首名歌的奏法相对复杂,能弹下来不容易,不用太苛求。

改进:

1)把小曲分前段和后段(在marcato那里)。前段主旋律在右手,后段主旋律突出在左手,这里的左手的旋律线条没出来

2)重复小节有几个小组,可以做力度的对比变化

3)连音线有很多处,要注意细节处理,做落提,动作不用太大。(第三行第三小节的左手,根据谱面特征和音符特点推断,左手应该也是要用到二音连奏做落提的)

2024.10.9

【第二次提交时间,10月9日】

练习92条的时候,确实是有种受挫感。难点太多,要素过于集中,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还是难了些。加上姨妈、放假、赶进度等种种因素,不免有些心浮气躁。为了如期交作业,我甚至把其他内容的练习时间都砍掉了,另外又搞了加练。上次交作业时,其实已经比正常曲子要花费多三分之二的时间了。但,效果仍旧不满意。

我心一横,干脆再练一周,不学新曲了!赶什么进度?!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练习,意外发现了新的练习方式。

后面的第一天,还是盲目地重复,把音高节奏弹准。到第二天,我开始找弹得比较好的示范视频,带着耳机一句一句地听,然后模仿。如此,我发现好听的示范曲和我的差异。加上第一次提交作业时老师的点评,我有针对性地去改进。一次就改一个问题。第三天,我开始录视频,反复听自己的弹奏效果。惊讶地发现,有些问题确实改善地很明显,音乐性得到了提高,而有些隐蔽的问题也更容易发现。

1)我发现左手伴奏在弹小字组时,声音特别大,盖过右手的主旋律,尤其是重拍那个音和右手搭配起来特别不和谐,不好听。搜索了小红书,才意识到把左手(伴奏)弹弱,是好听的关键。如何拥有好的弱音音色,是很考验技术的,它对触键有特别的要求:下键速度要慢,用贴键的方式而不是高抬指,像轻抚键盘那般,可前推或后拉,不能折指(坚固)。而且,也有特定的练习方式:可以左手假弹,在大脑适应了左右手的区别之后,再加入左手,逐步适应。耳朵也要听,左右搭配的音响效果是否和谐,从而改进触键得到想要的音色。

2)之前一直刻意训练的突出右手旋律,左手作为主旋律时,做转换就做不出来。当然,这需要时间练习。不过,意识不到问题,就很难去改进。重新提交的作业左手旋律明显很多,也连贯很多。

3)小曲很多小连线,打破了乐曲的连贯性,练起来难,听着也不好听。只好暂时忽略这个要求

蛮享受这个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的。摆正心态,接着虐

【本条没有开节拍器练,速度一上来,左手弱音控制不了;休止符还是没注意、另外错了一个音。这些问题暂时先不管了】

老师点评:

主次好很多,手腕也自然多了

小连线很密集,不好弹,不好听没关系,还是要练一下,后面还会出现的

相同部分做对比可以做得夸张一点,录音听得不是很明显(我感觉我视频录出来的声音确实不大,声音是有些弱的、发虚的。改进了录音方式也没啥变化,可能还是触键问题,不敢发力)

结尾的左右手衔接可以更紧密些

平时练习时要录视频抠细节的,进步会更快。比如触键、和弦框架等,可以做得更好

2024.10.17

拜厄93条

难点:小连线、六度双音

自评:

1)上一条出现的大量小连线,这里再次出现。之前没能做出来,这回总算可以了

2)六度双音花的时间比较多。框架没搭好,总是弹错音。这两天才好些。

这里发现很多示范老师都采用不一样的指法,做圆滑奏(新get到的概念)处理。那样确实更好听,然而我目前还没法做到,只能用谱面要求的断奏方式来。

3)录音时候才发现,需要我特别夸张地做渐强才能出效果,不然录音根本听不出来。根本上还是下键不扎实 音虚 得要注意⚠

4)这首曲子对我来说还是蛮难的 费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去练习

老师点评:

1)整体不错,但可以往精细化改进。比如句与句的衔接,你每句的结尾总是不大饱满,紧接着下一句的开头处理又有点急。再比如一个大线条中,句头、句尾、句中最高点都是锚点,模仿说话的方式做轻重缓急

2)强弱不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平时练习,慢练+放松+找到正确的发力方式,可以做浮夸点;二个,看看能不能在录音方式上再改进下

3)分段处理的概念。乐句的对比和变化,小到句子的强弱对比,大到段落的色彩变化。第一段小调的忧伤转到第二段对重聚的希望,声音是不一样的

4)左手的线条。左手目前还是很弱,僵硬,线条感、音色控制、音量控制都还有很大空间,缺乏针对性练习

2024.10.24

拜厄 94条

速度36. 重点练习切分和十六分音符的合奏,左手要流畅均匀,突出右手旋律,注意重音符合和休止符。音乐形象是俏皮可爱的

自评:

1)第一次左手弹奏那么密集的音符。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掌握还需要多练,节奏还不稳。多番摸索下,慢练+数拍子是必须的。从速度30开始练,数拍子用1 e N a的方式数,N用来对右手的次强拍。

2)音符、旋律都很简单,但搞定节奏就废了五天时间,没有很多时间去修音色和表达,很多细节都做得不大满意。技术不到家,练习方法可能也需要再摸索下,提高练习效率

3)改进了录音方式。把上盖板打开,用领夹麦克风收音,声音纯净很多

老师点评:

1)进步明显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手腕更自然了,二是能明显看到句尾的处理

2)大连线较多的情况,要突出旋律性、歌唱性、抒情性。右手开谱练习时,可以以分组的方式做手腕的方向性(推手腕)练习。这对把握旋律的方向性有帮助

3)重难句的三步走练习方法:

第一步,认音和指法。关注音的走向、节奏型、最高音和最低音;指法上重点关注有变化的地方,比如要穿指、轮指、缩指等,把指法理顺设计好

第二步,慢练。以非常缓慢的方式,扎实地弹好每一个音符,重点关注触键和发力位置

第三步,加入音色处理。需要耳朵的加入,用实验性的精神去练习,多尝试以获得想要的音色。以渐强为例,最高音是怎么个高法,最低音又是怎么个低法,要有个参照,触键和发力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多体会这种感觉

4)左手伴奏的位置。框架有点扁,可以手腕往上抬一点。

左手十六分音符练习方法:

左手先用15指练最低音+最高音,不用特别抬高手指,后面再加另外两个音。重点还是手腕的放松

2024.10.30

拜厄95条

速度76. 这是一首复调民歌,德意志风格,线条句子里有很多同音反复。这种情况下,把乐句弹得连贯是个难点。同音反复要听起来有连奏的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设计好指法;二是要多用贴键的方式弹奏;三是适当做渐强、渐弱,也可从听觉上做到比较连贯。

自评:

1)这首民歌要弹出连奏感,确实不容易。我按照示范老师的指点,暂时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感觉一个音一个音地蹦出来似的

2)前面第一、第二句都是弱起的,这里的弱起我自己觉得处理不好。一是有点重,二是不够连贯,感觉突兀

3)这周开始改进练习方法。复调合手较难,但我实践用了最慢的速度40,以1为单位慢慢往上加,发现很快就能弹顺。平日里需要五天才能弹顺,只有2天时间做润色;这回有3天时间做润色,感觉还是不大一样

老师点评:

1)手指的贴键练习。坐姿时,可把手掌摊开放大腿上,以掌根部为支点,掌关节发力做向上拱的动作,手指不用弯曲,用大腿感受手指划拉过去的感觉(带点力度的)

你现在的贴键音色还有些虚,多练习支撑,音色会有变化的。复调作品,左手的旋律线条也要注意做出来

2)最后两句的音符是比较密集的,这里气口比较小,换气不用做那么大的动作,连线间只需要把弹完的手指抬起来,留一条缝即可,把它处理成一个长乐句就行了

3)句子开头的“起势”。抬手(吸气)–落键(呼气)–然后跟随乐句的设计做呼吸

2024.11.6

拜厄96条

重点:左右手的轮奏交替自然,突出主旋律;第二段的和弦下键要整齐、音量控制好,突出左手的旋律;注意跳音、顿音等表情符号的处理

自评:

1)巩固刚习得的慢练法,这首曲子开谱没有很费劲,两三天便弹顺了,因此比以往有了更多时间去修音

2)练熟后把重点放在了提速上,提到了98,录视频觉得音效效果不理想,很躁、闹哄哄的;于是后面两天把重点发在了降低伴奏左手的音量上(这点一直没能做好)。

3)注意看视频里我的左手。我刻意做抓挠的动作,想象在轻轻拂去琴键上的灰尘。如此,左手的音量能控制下来,但还不大稳定。这个不均衡的发力方式还很不适应。这样的方法,我的左手是虚浮的。我不大确定是不是正确的方式,麻烦老师帮看看…

老师点评:

更放松了

-左手音量控制怎么做?

1)感受三关节、二关节、一关节发力的不同

*三关节发力。之前提过的手指抓挠练习就是三关节发力。发力时三关节指骨会突出来,整个手指部分是相对挺直的,指尖cuo下去,力量从指尖传递到琴键根部,此时的三关节既是发力点、也起到支撑作用。这种发力方式出来的声音偏稳重、扎实

*二关节发力。把发力重心从三关节撤到二关节(用另一个手捏着二关节,放下键的感觉就是),三关节的力气撤走。这种方式更多地用在快速跑动中,声音会比较清脆、颗粒性

*一关节发力。发力重心放到一关节,降低重量杠杆。这种方式出来的声音会比较空泛、轻柔

举例,可以先右手用二关节、左手一关节发力

2)定点法

就是先把一边手的音量确定下来,再确定另一边手的音量,感受两个手不同的发力方式。把乐句分段,甚至具体到每个音符的对位,去做慢练

3)假弹法

左手先假弹、不发出声音,习惯左右手的差异后,再加右手

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要有心理准备。慢工出细活,慢练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也要耳朵参与进来

另:渐强渐弱做出来,音乐的起伏可以做更好

2024.11.14

拜厄97条

速度100。重点练习双音的不同奏法:连奏、断奏、强奏;难点是A段右手的同音反复、B段左手的音型反复;以及跳音和顿音的区别

自评:

这首小曲我参考了多个老师的意见,从中发现几个我注意不到的点

1)音符和音符的衔接。以开头右手第一小节的音型为例,整体上是要注意“落提”的。满练要注意什么细节?具体到每个音来说:第一个音带重音符号,手臂放松自由落下,得到一个扎实的起音;然后就是手腕轻微的带动,重量转移到第二个双音的手指上;接着是第三个双音,微“扣”出来;稍微离键,再“扣”出第四个双音(跳音)

之前我关注更多的是把音符的音高和节奏弹出来,后面知道了乐句的强弱变化、线条塑造,但微观到每个音符的连接真没有这个意识。慢练看来是门讲究的学问

2)同音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我对同音反复的理解只局限在字面意义上,不知道同音反复也是有线条感、方向感的

3)跳音和顿音的区别。这也给我带来了困扰。练习中,我常觉得自己的跳音和顿音弹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找了视频教学,说跳音弹成二分之一时值,有跳跃感,轻盈感;顿音是四分之一时值,短促有力。但它们的发力方式我不是很明确,还是会混淆

老师点评:

是目前为止,把握得最好的一首曲子。风格是把握住了,细节也关注到位,比较放松

1)左手的低声部可以加点推手腕的动作

2)重音符号的处理。右手第一小节的音型,头音的重音并不意味着砸下去,稍微强调下就行,以免影响线条的流畅感

3)跳音和顿音的区别。弹跳音的时候可以“钝”一下,巧用手腕的弹性,声音上会更圆润、活泼轻快;顿音的话,指尖可以绷得更紧些,用到三关节发力,制造出紧实有力的音效

2024.11.20

拜厄98条

速度108. 非典型圆舞曲的节奏,注意弱起、乐句的舞蹈性,顿音和跳音的区别,左手要轻巧

自评:

顿音和跳音是有做出来的;

曲子所要求的活泼、轻巧感没出来

曲子有小短句组成大乐句的特点,可以分成四个大句,大句在音响上做渐强的设计,会使乐曲音乐性更强。然而,我还做不到。左右手油水分离也还不行

老师点评:

节奏把控的不错,音和音之间建立的方向还不错,音乐风格正确,总体完成度比较高。

建议,

1)左手的分解和弦跳音可以用勾一些的指尖去弹;

2)结尾可以更干脆一些。(渐强+干脆的,勾指尖)

反思:微勾指尖的改进上。我这周的练习中其实都有刻意往那方向去靠,但习惯性的还是单纯往下砸,没有勾的动作;所以我的右手听起来呆板,左手音量又降没下来。刻意改了以后,右手生动多了,但弹奏的时候又往旧习惯走。勾指尖这个点,老师起码是两个月之前就提过了的。只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没当做重点去改进我的触键

2024.11.28

拜厄99条

三声部的民族小曲,要注意大连线和小连线的奏法,突出高声部

自评:

1)这条复调对目前的我来说还是很难,练习时颇感痛苦。几乎是平时两倍的练习时间才练出来的,效果也差强人意。速度只能练到70,速度提不上去,听起来很难连贯。单是音高和节奏就废了很多心神,其他很多细节顾不上太多

2)小连线不好练,尤其是双音的小连线,后半拍总是不够饱满、不协调

3)尽管对位陌生又跨度大,还是感受到了对位与和声的美妙

老师点评:

1)不用太纠结速度的问题,找到合适的速度,能够顾及到谱面细节才是关键。你的速度还是有点为难自己,适当慢一点效果可能会更好

2)双音的小连线确实不大好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效果的,要不断尝试、可以多参考网上比较好的版本,用耳朵去听去比较。

双音小连线的听觉效果,重音是放在前半拍(落下那个音)的、后半拍是弱拍,打手势的话就像个鱼钩那样。可以加点小臂的动作,顺势带一下。难点在于在断开+双音的情况下,把线条勾勒出来。这对均衡就有要求了,双音的均衡、左右手的均衡。总之,要多听多尝试才行

3)小连线奏法在后面会经常出现,现阶段可以加入日常练习,多咂摸多体会,对后面是有很大帮助的。小连线的关键是做做好“落滚”;乐句的塑造上,还是可以参考此前学过的力度变化处理,根据走向走渐强渐弱

4)拜厄接近尾声,你对乐句的审美、技巧上是有很大提高的。还是要靠长期的积累,量变带来质变

2024.12.5

拜厄100条【很多新东西】

速度96. 训练右手的装饰音和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出现了交叉弹奏

自评:

1)这首曲子技术难度似乎不是很难,但弹起来容易卡顿。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不大能适应曲子的长度容易分神,二是装饰音的技术还不到家,不大自信

2)装饰音要求弹得轻巧灵动。我大拇指、二指开始的装饰音都比较稳定发挥,三指、四指开始的就有顿感,不大灵活

3)不知是不是因为左手在有意控制音量的关系,左手手臂是悬着的状态以控制下键的重量,整个身体不大舒展,不够放松

老师点评:

重点是右手的装饰音和左手的保持音,基本上是做到了的

1)装饰音怎么练?

成年人的手指较小朋友而言,会比较僵硬,想要把装饰音弹得轻巧灵动,不是一时之功。

可以这样练,先用手指的贴键去弹,手指的力量串联到一起,用同个力气下键,手腕往下个音的方向顶一下,装饰音的这个小音符可用指尖微勾带一下

2)第一行的最后四小结,像这种带着渐强符号且由几个小连线组成的乐句,(前面)连线结尾的音不可过分大声(突强),会打破乐句的连贯性。这和以往单个连线的乐句渐强有所区别。前面两个小连线最后的音,可以贴键蹬一下、快速击键,手腕顺势推一下即可,音响效果透亮一些。最后一个小连线的尾音就跟平时一样处理。

大乐句做渐强,左手的伴奏也可以来帮忙。也跟着做些渐强上的变化,营造相应的氛围

3)第二行这种装饰音。主音的力度可以强一些、厚重扎实些(尤其是交叉那里),会更好听,声音不能软下来。这时手指不能软,这是关键,指关节就像按住一个讨厌的虫子那样

4)最后的双手齐奏是跳音,用指尖微勾,声音会更精致

结尾收音不错的

2024.12.12

拜厄101条

速度54. 训练十六分音符的跑动,音阶。难点在节奏的稳定、对左手的灵活度要求较高

自评:

1)虽然没有指示,但每个乐句的最后两拍做渐弱处理,可使得音阶乐句更有乐感。这是我在开谱时学到的巧思

2)音符比较密集,手指容易累,耳朵更是容易陷入疲劳。这次我尝试了下哑音练习法(使用中间的隔音踏板,可实现消音),耳朵负担没那么大。意外收获手指的下键更扎实了

3)十六分音符练得还是少,节奏不稳,容易飘,是个大问题。不过速度上较之从前是有进步的

4)第345行的左手部分是最大的挑战。左手笨笨的,不大灵活

老师点评:

整体上风格是把握对了,节奏确实有些飘

1)前一个连线和后一个连线落在同一个的音,这种情况可以稍微连一点,不用换气那么明显。所以这首曲子前面的右手,差不多是一口气弹到第三行第二小节,一大口气从头到尾弹【解决了个大疑惑,之前练习遇到就有点疑问】

2)左手有点扁平,尤其是五指,发力不对。手腕太低不利于跑动。

改进方向:先练断奏,五指向内收(勾)回一点,手掌侧面有块肌肉与五指相连,弹奏时肌肉是绷起来的,硬硬的状态,落键时指甲盖向着钢琴前门板。左手是要花更多时间去训练才能和右手一般灵活,每天可以加点特训。开练前来几下手指训练,尤其是五指的练习

3)弹奏时尽量不挪动屁股,一是不美观容易让听众分神,二是自己的把位也容易乱

4)第五行那里的小连线可做“落滚”处理,弹得俏皮些,注意线条

5)结尾的do 可找下贴键往下蹬、手腕在瞬间绷紧的感觉

2024.12.19

拜厄102条

速度60. 主要是复附点节奏的练习。难点在复附点和十六分音符之间转换,连接部分要多练习,注意音乐变化的要求。也要注意十六分休止符

自评:

1)经过练习,十六分音符的速度提到了60,节奏问题基本过关,十六分休止符的感觉也get到了;

2)渐弱渐强自我感觉是有进步的,但乐句感还是不够,听起来跟之前弹的曲子好似一个感觉

3)左手的控制也是有进步的,能听出左右手的音量对比,还可以做得更轻巧、更放松些

老师点评:

这首曲子没什么大毛病。十六分音符的流畅度和连贯性都有提高,风格把握是没问题的,节奏、表情术语也还OK。

从长远来看,若是想要精益求精、取得质的飞跃,建议还是要把练习重心放在夯实基本功上。比如断奏、连奏、高抬指、触键、支撑等。比如说触键,初学者的手指触键容易发软、不到底,声音不集中。良好的触键可以打造聚焦的而不是散的乐音,即便是弱音也是很有技巧的,不是单纯地慢下键就行,听起来虽弱但是是聚焦的,你在音乐厅后面都能听得见那种。

建议每天练习前,花个小几分钟把重要的基本功过一遍。对基础提升很有帮助

2024.12.26

拜厄103条

速度66. 双声部的复调小品,注意左右手的旋律线条和层次感,突出高声部。右手的同音换指、左手的音阶式伴奏

自评:

1)没啥特别的,就是先设计好指法,先划分乐句、练好右手再练左手,然后合起来,多练衔接处,加入节拍器,慢慢提速

2)练熟后,把每个乐句需要强调的高低音标志出来,强弱练习,突出线条的起伏

3)感觉一跟节拍器就比较生硬。没有节拍器的乐句感强好多

老师点评:

完成度蛮高,没什么大问题。

开头的弱起,左手和右手是落在同一个音上的,这种情况可以放在时值较长的那边手上

你开始有抬指根的感觉了;能看到有明显的乐句处理

2025.1.1

拜厄104条【第一次提交】

速度44. 一首抒情性强的民歌,主要训练右手对两个声部的训练,对手指的独立性要求较高。右手的双音要弹得连贯、有弹性,突出高声部;左手的部分跨度较大,注意保持连贯和手腕的灵活性

自评:

1)这首曲子对我来说很难,花了很多时间才扒拉下来的。目前还不算很熟,错误多,录了很多遍。双音的连贯、还有左右手节奏型的变化、多声部的控制,对我来说说都是挑战。难是难,但抱着“艰难技巧靠耐心和毅力战胜”的信念,还是扒拉了下来。这是心态和认识上的进步

2)曲子的连贯性和均衡性都是挑战。双音是今年5月初开始接触的,半年下来还是有进步的,手指独立性更强了。双音在拜厄后半部分中大量出现,未来的学习肯定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双音乐句的塑造对初学者来说,想要弹得连贯并不容易。还要兼顾左手的均衡,那就更难了。但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有进步的。可能节拍器上有所削减,但自己练习时能够有意识地去控制左右手的平衡、注意乐句的强弱变化

3)我的设计。绿色荧光笔注意“弱”,黄色荧光笔是“强”。小曲有四句话,乐句的起伏通过强弱呈现出来。尤其注意荧光笔处的和弦效果,用深压慢下的触键方式。几处黑键的不大协调的和声,要控制好音响,太大声了不协调

(这也是进步之一,开始动脑子做更多细节处理。不一定对,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的尝试。如有问题,还请老师直言…)

老师点评:

1)力度的处理是合理的;乐句的划分(四小节一大句)也没问题

2)右手的休止符要注意时值

3)左手的伴奏型有种荡秋千、荡悠悠的感觉,可以再把握好一点

4)最大的问题是双音的连贯性上。双音的连贯对手指独立性要求较高。方法提点:比如24要连35指法的双音,先落24,2指保持,4指抬起和35指一起高抬指下落,弹下35指的音。用不到的手指先做保留,如此可以解决手指黏连抬不高的问题,并且听觉上音还是连的

5)第三行第二小节那个和弦是要重音强调的。这时的触键上要把握好这个感觉,就像你离开凳子蹲在琴键上,手指稳当地挂在键盘上,手臂是放松、自然下垂的,暂且不管手型和支撑问题

还不是很熟练,可以多练两天

反思:老师说的第四点关于双音换指的办法我是有在用的,只是手指的控制还不行,影响了乐句的连贯性。此外,该曲的难度较大,大脑的联结才刚建立起来,放松做得也不到位。看样子,这种形式的奏法后面还会大量出现。我就在拜厄结束前每天都练一练,后面再重新提交一次

2025.1.9

拜厄105条片段【第一次提交】

速度33。主要训练双音的歌唱性

1)这星期心力不济,只能练两行,姑且看看吧~争取下周能出完整版

2)前三天用来熟悉指法、后三天练音乐性。双音的音乐性对我还是个大难点,要突出上方音+连奏,着实不易。听网上老师的示范,和我弹的像是两首曲子似的

3)速度不大能提得上来、节奏也还有些飘

老师点评:

1)速度可以放得更慢些,不着急。速度不合适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弹奏不从容,无法顾全谱面信息。练习时,有效的慢速读谱是怎样的?一般我的注意力重心会放在左手,眼睛快速地捕捉到右手的对位,以及力度处理、连线奏法等谱面信息,同时要注意发力方式。需要关注和处理的信息还是蛮多的,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达成

2)发力这块,你现在的推腕做得比较自然了,值得肯定。推腕可以打造出或柔和或扎实的、不同层次的声音,是常用的钢琴技法

3)E大调是四个升号,升fa,do,sol,re。 升re弹成了白键,注意改过来

4)关于网上老师的示范。对初学者的参考性更多在对强弱的处理上,听听其乐句处理和走向是可以的;但要意识到示范老师与自己在技术、个人表达、谱子等方面的差异,不然容易妄自菲薄、徒增压力

2025.1.16

拜厄105条-全【第二次提交】

速度35. 这首曲子难度主要是要突出双音的旋律性、里面还有装饰音和一个大切分不大好弹,曲子长度也是长一点

自评:

1)今天为了录这首曲子,搞得emo了。一错再错,实在不行,最后用剪辑拼接的。用机钢练得脑子嗡嗡的,声音更不连贯,索性用电钢录才勉强出这效果,搞完累得很。可不就难为死我了。这首曲子来年在继续练,后面再重新提交吧

2)难度于我太高了,没有余力关注到力度变化等谱面细节,能弹准音高、时值、节奏等基础要求就不错了。

3)节奏还是不大稳,左手十六的伴奏型练得不够多

4)上次练习中,漏了E大调里的升re,这次应该都有改过来了老师点评:

1)老在同一个地方错怎么办?

比如总是在尾声部分错,可以在连接部以“慢加”的方式练,每次加一小节这样子,先分手再合手,慢速练【get】

2)谱面分析上来看,尾声和前部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前面的活泼些、情感浓烈些,尾声的情感是柔和的、收起来的,因此尾声的触键上可以做圆润的处理,用推腕的方式(注意音的方向)打造柔和的音色

3)小连线的“落提”,“哒哒”后面的这个“哒”可以更轻盈一些,像跳音一般往上抛

4)同音换指那里,手指动作幅度可以小一点,后面那个音也是一样,稍微轻短一些,可以用同一个势能做出来

5)尾声那里左手可用“摸”的方式弹,注意手腕的带动,动作不用太大,关键是灵活

2025.1.23

拜厄106条

速度88. 复调民歌,要注意突出左右手的线条和层次感,左右呼应和衔接。难点在于第三句话的柱式和弦,要整齐、流畅、协调;注意休止符

自评:

1)注意看可以看出来,我这里有注意做“勾手指”的触键。这是以前一直要改的,在练习时刻意强化它

2)整体是比较放松的,休止符都有做出来。我有个疑惑在结尾处,右手的音符弹完了,我是该等左手弹完一起收呢?还是右手弹完就可以收?

3)线条和层次肯定还是不行的。尤其是第一行后面两个小节的左手部分,双音的旋律性还是个难题

4)柱式和弦确实是个难点,尤其是那个八度的三和弦,练了几天才好一些。为了音效上更连贯,我左手用了连奏,右手用的是断奏。这是我的一个新尝试

老师点评:

1)回答第三个疑问。像你视频里,右手弹完,等左手完了以后再一起做收尾动作

2)柱式和弦那里没有标注连线,不一定要连奏的,注意听觉效果就行

3)完整度、旋律线条上都不错,演奏从容、触键也有提高。继续努力!

2025.1.26

拜厄104条【第二次提交】

速度58. 重难点在双音旋律的连贯性,注意突出高声部

1)第一次提交是月初,中间的二十多天练了新曲子之外,偶尔抽时间来回炉这首难啃的骨头。重点一是熟练度、二是双音的连贯

2)熟练度上去之后,速度提高了些,曲子流畅度有所提升。手腕放松很多,双音的听觉上也连贯了些。强弱表现等暂且顾不齐全

3)反复对比了网络老师的示范,发现有些音听起来不一样,还以为是自己看错谱了。对比一通才明白,自己在某些地方,双音的“突出高音”这个做不到位。双音挺考验技术的,这首曲子留着,年中或年末的时候再弹,看看有什么变化

老师点评:

1)较之上次提交,质量和完成度都有提高。句子的呼吸有出来了,左手也有进步

2)双音如何突出高音?

落键时手腕稍微往高音方向转、支撑重心向右偏移

3)24和25指的双音连贯,现阶段可能会吃力,有些不齐,还是练嘛

2025.2.21

拜厄107条

重难点:多声部的歌唱性训练、保持音

自评:

1)这首小曲练了整整两周,还是觉得不可直视。最大的问题是双音的连贯性

2)练完第一周我就发现这个问题。我尝试着熟悉指法、做力度变化、注意三拍子的律动性。即便熟练度上来了,还是没有明显改善。此时心态有些崩,怎么可以这么难听?!

3)于是网上找了些初学者的视频,果然大家都弹得很难听,甚至有三两个所谓的钢琴老师弹得也不行。于是我心里放心多了、

4)接着又练了一周。找了好听的版本,多听多分析,放慢播放速度,照着弹,好像好一些,但还是不满意。在这么死磕下去心态hold不住,还是先进599吧

想听听老师怎么说、我是不是有什么误区或者好的方法去弹好它

老师点评:这首曲子涉及到多声部的处理,当前确实不好弹,有大的跨度、双音、保持音。

1)建议先不管谱面的表情术语,更关注三拍子的律动性,用“强弱弱”的规律进行处理,突出每小节的重拍,尾巴要弱。听起来会更好听

2)保持音从第二句到第四句都放在了上方声部,这种一般是要突出强调的。可用重心向右倾斜的方法突出来,重拍可加手腕上推的方式

3)左手双音的伴奏方式,不用弹太重、每个音发一次力。柔和些、弱化处理为妥

2025.2.27

拜厄108条

速度56。重难点:重点是半音阶的练习、难点在于节奏型的变化,注意做出强弱的对比

自评:

1)认音识谱和指法都不难,节奏型的变化练了两三天才适应跟上节拍器的,算是个难点。最难的一句是第四行,右手音符比较密集,容易顾左不顾右的

2)力度变化有注意做了,但感觉不是特别明显,多练两天应该能更好

3)音阶所要求的顺畅、均匀、准确大致是有做出来的。本次练习尤为注意的是“弹到底”的问题,以获得集中有力的声音。应该说是有改善的,但不多。更多是靠手腕的帮忙,而不是手指的独立获得更大的声响。注意力大都放在右手了,左手的控制似乎又跟不上了

老师点评:

1)乐句的结尾,音量控制可以再小些,增强乐句的结束感。你的句尾有点虚、散

2)五指常常是乐句的结尾,或强或弱。弱的时候,指尖仍旧是绷紧勾好的、手指的框架仍旧,而非松散、垮掉。想要获得清晰的弱音,指尖要绷紧,落键的速度慢一些。想要弹强音的时候,指尖绷好,加快落键速度,加大指尖的爆发力就出来了。总之落键速度很重要

3)半音涉及到黑键比较多,这种音阶弹得还不够均匀稳定,可以再练一下

2025.3.12拜厄109条

速度74. 重点是半音音阶的练习,难点在指法

自评:

1)指法是难点,有些不适应,练了一周还不大行,又继续加练了一周。

2)除了指法外,每句话的尾巴都有点变化,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3)篇幅长、音符密,强弱对比啥的有点顾不来,弹到后面容易跑神出错。先暂时放一放了

老师点评:

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手型和拇指支撑。可以看到,你现在的手型是有偏扁的,尤其是左手。这样会影响到你的支撑和发力,出来的声音容易发虚。半音阶里1、3指的衔接,容易偷懒、撑不好,如此手指与键盘的接触面也会变大、靠后。此外,手腕需要相对保持稳定,随着手指运动的上下晃动应尽量避免,其产原因还是大拇指没撑好。大拇指现在有点躺着的感觉,没撑好是使不上劲的,手腕也会被动。虎口打开些、圆润些。

具体到乐曲细节,

1)每个乐句结尾这里,没有特别标志的情况下,要小心弹成跳音,注意时值。跳音是往上拨,就跟你视频里一样;正常来说,力量是往下放的、声音是往下沉的

2)声音发虚的补充。当前的练习可以以发声的饱满扎实为导向,音乐性可暂时不管。这跟砸琴出来的声音不同,砸琴出来的声音就跟我们讲话的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一样,可多体会体会。一个乐句,可以试着用一个力量一口气弹出来,弹得更坚实些

3)左手这边的长拍音,做好支撑发力的前提下,可以加个手腕上推的动作,把伴奏做柔和弱化的处理

默认图片
yilianwen
文章: 174

留下评论